国际奥委会主席:预祝中国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取得佳绩
为严格落实省、市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部署,昭通市司法行政系统采取三个全覆盖和盯、破、推3字工作方法,推动实现精准普法、高效普法,通过实施十百万千专项活动,实现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与司法行政工作深度融合,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8万余场次,社区矫正对象现身说法活动123场次,调解矛盾纠纷4623件,调解成功4490件,调解成功率为97.12%,培养法律明白人5361人,调解员10178人。
玉笋村因气候条件和土壤、光照适宜发展枇杷产业,枇杷果子大、肉质嫩、含糖量高、口感好等特点,成为玉笋村果农的致富果与幸福果。来自保山市的游客杨有周一路都被永善老百姓的热情所感染。
20日上午,在玉笋村的主题文艺演出中,歌舞、小品、曲艺、杂技等节目接连上演,精彩不断,赢得观众的阵阵欢呼喝彩。一大早他就把枇杷拉到集镇上售卖,不到一会工夫他就卖了50多斤,丰收的喜悦挂满脸庞。来尝尝我们家的枇杷,到家里来坐。永兴街道玉笋村党委副书记颜耀春介绍,该村枇杷产业的发展不仅鼓起群众的钱袋子,还吸引游客前来赏花、摘果、观景,并延伸出了蜜蜂养殖产业。44岁的唐正洪是玉笋村的枇杷种植户,他家种植5亩枇杷,只有部分挂果,这段时间他每天忙着采摘和售卖枇杷,忙得不亦乐乎。
据了解,省委、省政府把永善县列为特色精品水果示范县,永善县委、县政府把枇杷产业作为特色水果主打产业,计划用3到5年时间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今年计划新植3万亩以上,全力推进标准化、链条化发展,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永善枇杷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打造永善文化旅游品牌。枇杷文化旅游节期间,玉笋村还举行枇杷园开园仪式、枇杷王评选、主题文艺演出、长街宴、登顶玉笋全民健身登山活动、钓鱼比赛、美食特产一条街展销活动,以及赢在永善招商洽谈推介会。2004年,深受交通不便困扰的核桃坪自然村村民,在李仲友等人的带领下筹资10万元,表示即使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通。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周富强发现,造成核桃坪自然村不通公路的原因,不仅仅是一片地一条渠成为‘肠梗阻和群众筑路决心减弱的问题,关键还在于道路两方群众均不受益和核桃坪村民小组与街上、袁家坡2个村民小组部分群众有着历史沉淀下来的恩怨、矛盾。与村两委深入交换意见后,新场村党总支书记周仙琼和副书记金永洪表示:只要有项目支撑,村两委一定迎难而上,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要确保这条路贯通。新场村地理环境特殊,26个村民小组都集中在河两岸的山坡上。2年前,专门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成都老板周丰到新场村考察,对核桃坪自然村平坦、肥沃的连片土地赞叹不已,但对过了河就直溜溜往上爬的狭窄羊肠小道紧锁眉头,最终没有选择流转核桃坪土地作为自己的种植基地。
齐心筑路2021年6月12日晚,昭通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大关县史志办公室派驻新场村工作队到核桃坪自然村进行扶智宣讲,宣讲前专门听取了群众意见但就这么一个自然资源禀赋优异的自然村,由于各种原因,2023年以前还不通公路。
齐心筑路2021年6月12日晚,昭通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大关县史志办公室派驻新场村工作队到核桃坪自然村进行扶智宣讲,宣讲前专门听取了群众意见。随行的村民又燃起了打通公路的愿望,村民王清均说:如果公路修通,土地流转给老板,除了土地收益之外,一些农户还可以就近给老板打工,不用出门四处奔波了。站在核桃坪对面的山上,笔者发现,这条公路犹如一条灵动的飘带,洋溢着乡野的芬芳,一头担起新场的现在,一头连接群众的梦想。不解决这2个方面的深层次问题,要启动公路建设,只能是一厢情愿。
想到驻村工作队入村的当月就协调启动了干海子、民家梁子2个村民小组公路硬化和茅坪自然村机耕路建设的事宜时,群众就提出了希望核桃坪自然村能够通路的愿望。从桂花沟口进入,该路涉及街上村民小组的土地和山林,因集镇和高(桥)太(华)公路建设占用土地较多,形成人多地少状况,群众对土地较为看重,意见不统一,多年来一直无法打开公路建设的局面。据新场村党总支副书记金永洪介绍,多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和村两委一直为核桃坪自然村通公路的事情奔忙,不遗余力地推进相关工作,线路和方案调整不低于5次,但无论怎么调整,都无法绕开上述两大问题。驻村工作队多次到市、县部门争取项目支持。
从核桃坪村民小组进入,沿线地势陡峭,路下端还有一条水电站发电所用的引水沟渠,凭当年的技术,施工时要保障沟渠不被损坏,基本不可能。而更多的人,则是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但靠近村委会不到1公里的核桃坪自然村,依然无法打通公路。坐在夏日的树荫下,迎着初升的阳光,街上村民小组长朱德香憧憬着未来:公路硬化后,如果再有一座桥梁从集镇中间连通对岸,那么新场集镇不仅可以增加2条街道,承载80余户山上搬下来的农户,还可以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想想都惬意。
生产成本成倍增加,不仅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而且还制约了经济发展。结合集镇经常拥堵和新场村发展实际,经过深入思考,周富强提出了打通集镇环线、顺带修建核桃坪自然村支线的思路。网名为点燃家乡的灯塔的村民感慨道:这条路,我们等了18年。网名为旧情难忘的村民说:不管我们走多远,家乡永远是心中难以割舍的牵挂。5月6日上午,大关县高桥镇新场村核桃坪村民小组长冯第星在该村微信群里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大家盼了18年的公路终于打通了。这下好了,老母亲种地和孩子上学,都方便了。
2年前,专门从事种植养殖业的成都老板周丰到新场村考察,对核桃坪自然村平坦、肥沃的连片土地赞叹不已,但对过了河就直溜溜往上爬的狭窄羊肠小道紧锁眉头,最终没有选择流转核桃坪土地作为自己的种植基地。主要困难来自于一块地和一条沟渠。
随着政府对农村公路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10多年来,比核桃坪还偏远的村庄都先后通了公路。环境优美,整个自然村掩藏在绿荫之下,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2021年,合并为2个村民小组,67户379名村民,有耕地623亩,林地1000余亩。核桃坪土地肥沃,堪称新场村的鱼米之乡。
与村两委深入交换意见后,新场村党总支书记周仙琼和副书记金永洪表示:只要有项目支撑,村两委一定迎难而上,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要确保这条路贯通。通讯员:邵聪彪 余德艳。达成共识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分头行动。一席话,道出了村民对公路的期盼……望路兴叹核桃坪系新场村自然条件比较好的自然村之一,含核桃坪、潘家沟、小垭口3个村民小组。
一瞬间,群里就沸腾了起来,无论是外出打工的,还是在家留守的,纷纷点赞或庆贺。山林出货,姑且不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方竹产业,就是林子里的刺老苞、蕨菜、香椿和中药材,每年都能为村民带来不少收益。
为了更好地生存,部分群众选择逃离,花高价钱在新场集镇或高(桥)太(华)公路沿线购置宅基地,把房屋建到集镇和公路边。脱贫攻坚期间,政府对一些公路还进行了硬化。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12月28日,新场集镇环线和核桃坪自然村公路开工建设。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周富强发现,造成核桃坪自然村不通公路的原因,不仅仅是一片地一条渠成为‘肠梗阻和群众筑路决心减弱的问题,关键还在于道路两方群众均不受益和核桃坪村民小组与街上、袁家坡2个村民小组部分群众有着历史沉淀下来的恩怨、矛盾。
周仙琼认为,新场集镇环线和核桃坪自然村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核桃坪自然村通路的问题,还结束了新场村尚有自然村不通公路的历史,缓解了新场集镇逢赶集天、节假日和群众办红白喜事街道拥堵问题,为新场村打通断头路奠定了基础,也为集镇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村两委落实责任,分头行动,包户到人,充分发挥党员和乡贤的作用,不分昼夜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详细向群众讲明新场村发展规划、这条路对新场村发展的作用和沿线群众受益状况,引导群众放下个人恩怨,多从新场村发展和为子孙后代着想的角度思考问题,支持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工作。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愿望还是未能实现,村民只能望路兴叹。加之后来部分村民依赖思想滋生,总认为那么大一个自然村,政府最终都会把路帮他们修通,筑路的决心随即减弱,配合做好公路必经之地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公路一直无法打通。
2004年,深受交通不便困扰的核桃坪自然村村民,在李仲友等人的带领下筹资10万元,表示即使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通。养殖的牲口、种植的农产品要出售,必须依靠人背马驮运下山。
核桃坪自然村虽然距离村委会不到1公里,但过了河就要爬坡,步行道蜿蜒曲折,即使脱贫攻坚期间已经硬化道路,依然无法改变村民出行困难的状况,肥料、建筑材料、日常用品,都要肩挑背扛。新场村地理环境特殊,26个村民小组都集中在河两岸的山坡上
这是绿美交通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评论列表